529

 

 

是人?還是幽靈?

 

竇伊革是以風景畫著稱, 但偶爾也會出現一些人物, 像之前提到坐在船上的女子, 她的存在, 彷彿由三幅名畫分解後, 再組合的共同體, 包括約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1917)的〈夏洛特之女〉(The Lady of Shalott, 1888), 約翰˙艾佛雷特˙米萊(John Everett Millais, 1829-1896)的〈奧菲莉亞〉(Ophelia, 1852), 與雅克-路易˙大衛(David 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的〈馬拉之死〉(The Death of Marat, 1793), 混合著水平停放的木舟, 女子的香消玉殞, 陰深與死沉的荒涼, 及手臂往外伸的悲慟o 因此, 竇伊革作品中的女子大都已死去, 身體即將腐朽, 剩下的只有飄蕩的靈魂而已o

 

1994, 他畫了一張〈防波堤〉(Jetty)(12), 上半部描繪一片海浪的翻滾, 四根松樹直立的跨過整個畫面, 下端則有一小塊防波堤, 上面站立一個微小的人, 小到若不仔細看, 還以為只是小點, 便視而不見呢! 他背對我們, 引領觀眾看眼前的一片波濤洶湧, 他的存在即是無名,無實, 與「無特徵, 我們沒法辨識他的身份, 而且他隨時也可能消失無蹤o

 

 

 

類似地, 在他1991年的〈年輕的豆豆農夫〉(Young Bean Farmer)(13), 也有一個嬌小的男孩站在田野中, 後景有一棟白色豪華的屋子, 前端則有垂下的樹枝與築起的籬笆, 在此送出「遊客止步的警訊, 被拒絕的觀眾只能窺看, 藝術家也為此畫, 談道:「這是有關某人離開某地方的故事o 這個小人猶如一個陰影, 看起來他準備要離去, 不會再回來了o」 一年之後, 竇伊革又完成另一件〈夜晚的豆豆農夫〉(Night Bean Farmer), 這小男孩真的不見了, 藝術家說的陰影」代表實體的消失, 他藉此傳達家不是讓人回歸, 而是一個驅駛人逃離的地方o

 

1980年在英國歌劇院從事服裝員時, 竇伊革與友人穿上專為史特拉汶斯基(Stravinsky)彼德洛希卡(Petrouchka)芭蕾舞劇裁作的戲服, 然後一同拍照, 二十年後, 他依據這張相片, 重新畫了一幅〈在馬登村水壩的民宿〉(Gasthof Zur Muldentalsperre)(14), 一對站在柵欄門前身穿古裝的小人就是他們當時滑稽的模樣o 這幅畫的內容有19世紀的服飾, 20世紀的走道, 出現在一個夜空與白景的空間, 所有不搭調的東西交錯在一塊, 就如勞特拉蒙伯爵(Lautréamont, 1846-1870)在詩行中寫的:「當裁縫機與雨傘在解剖桌上不預期的相遇, 如此美麗!」 這非邏輯的安排, 多麼超現實! 雖然他帶回20年前的糢樣, 但那部份早已逝去, 就像羅藍˙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80)明室(Camera Lucida)所說的, 我們看到也不過「鬼魂」而已!

 

 

結語

竇伊革的主題大都跟間歇性的地理置換有關, 也只有在他身處另一個地方, 興奮劑才能從腦袋釋放出來, 他也說:「我在工作室裡, 嘗試尋找他方o」 因不同時空, 回憶、想像、幻影、幽靈、與迷人的魔力就不斷的湧進來, 所以對他而言, 「距離」不就靈感的最佳良藥嗎!

 

12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防波堤〉(Jetty)

1994

油彩  畫布

200 x 248 cm

13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年輕的豆豆農夫〉(Young Bean Farmer)

1991

油彩  畫布

186 x 199 cm

14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在馬登村水壩的民宿〉(Gasthof Zur Muldentalsperre)

2000-2

油彩  畫布

196 x 296 cm

15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勃利耶〉(或〈內部〉)(Briey Interior)

1999

油彩  畫布

250 x 196 cm

16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黑色帷幔(或〈到猴子島〉) (Black Curtain Towards Monkey Island)

2004

油彩  麻布

200 x 275 cm

 

 

 

有距離時, 興奮劑才能盡情釋放〉一文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