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建築的前後與上下的層次

 

這位藝術家也常拿著相機拍照, 然後回到工作室, 再經由思考與想像, 然後轉換至畫紙, 麻布, 畫布, 或畫板上, 1990年代, 他對建築興起濃厚的興趣, 並開始一系列的《水泥小屋》創作(6)(7), 把焦點放在柯比意(Le Corbusier, 1887-1965)設計的集群住宅(Unité d’Habitation), 他接觸的這棟即是戰後所建的小單位組合住屋, 卻在幾十年後變得破損老舊, 一度面臨被拆掉的危機, 他當時也參與修復的工作, 竇伊革針對《水泥小屋》系列, 談道:

 

人們以為我先畫建築物的外表, 然後才用樹遮蔽, 事實上並非如此, 我是先透過葉子, 才看到建築物, 因此我用這實際的視覺走法來創作, 如此一來, 畫的景象會往前向你推進…. 當你竭力想看清事物, 欣賞前景時, 其實也可以看到背景o

 

我們看見後方的白色建築物與綴飾的色彩, 這個部份跟前端濃密的樹幹形成亮與暗的對比, 我們在樹幹前, 視線被阻擋, 雖然能隱約的看到後方, 但根本無法整個看透o 這棟被視作理想住屋, 甚至被認為是烏托邦的典範, 卻座落在一個未知的, 陰鬱的森林之中, 竟淪落到這般殘破的田地, 藝術家在此做了強烈的諷刺o

 

在一張〈雅克建築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ques Built)(8), 以水平切割方式把畫分成三部份, 中間是座落在荒郊野外的大房子, 四周有樹幹, 雜草, 野花, 與白雲的圍繞, 上面佈滿各樣棕紅的抽象圖案, 下面像似一片磚瓦, 整個多像三明治, 上下壓迫這棟荒涼的房屋, 竇伊革特別喜愛這種加倍雙層, 三層, 甚至多層的作法, 給人多餘的想像空間o

 

 

6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水泥小屋之二〉(Concrete Cabin II)

1992

油彩  畫布

200 x 275 cm

7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勃利耶〉或〈水泥小屋〉(Briey Concrete Cabin)

1994-6

油彩  畫布

275 x 200 cm

8

彼得˙竇伊革(Peter Doig, 1959- )

〈雅克建築的房子〉(The House that Jacques Built)

1992

油彩  畫布

200 x 250 cm

 

 

 

下週待續